|
SARS与环境 |
1、 非典、SARS与冠状病毒 最近"非典"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头等大事,因为它具有极强的传染力和致命性。这个病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传播到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WTO)和多个国家开始全力着手研究、预防和寻找治疗方法的新型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这次出现的"非典"正式命名为SARS(中文译音:萨斯),是英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缩写,译文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什么是SARS的致病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是病毒,而不是细菌或衣原体。这就是为什么各种抗菌素对此病无效的原因。病毒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它比细菌、衣原体的组成简单得多,仅由一个蛋白质外壳和包在其中的遗传物质核酸分子(DNA或RNA)组成。而细菌是完整的单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染色体,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脂多糖、蛋白质、DNA和RNA核酸分子等。衣原体的结构类似细菌,但比细菌稍小。细菌的大小通常在0.5到5微米,衣原体为0.3到1微米,而病毒比最小的细菌还要小100多倍。在生存能力方面,细菌能在自然界独立存活并繁殖;衣原体虽能在自然界存活,却必须进入被感染生物的细胞后才开始繁殖;而病毒却在自然界中无法独立生存,它们需要在活细胞中过寄生生活,并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才能复制扩增。因此生物细胞是病毒的"家",在许多情况下,病毒与宿主能够共存,不引起明显的疾病。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对于我们找到正确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甚至寻找根除SARS的手段是非常有用的。 引发SARS的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冠状病毒的名称来源于在电子显微镜下此类病毒呈现出有一个花冠状外围的形态。在自然界中,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宿主包括啮齿动物、鸟类、其它脊椎动物和人)。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发病,最典型的是通常在冬季或春季在人群中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被称作"流行性感冒"。医学界曾注意到冠状病毒有引发胃肠道感染的可能性。在动物中,冠状病毒会引起啮齿动物传染性支气管炎,猪的胃肠炎。冠状病毒所含的核酸分子为线型单链RNA,组成此链的核苷酸序列就是病毒的遗传信息,它决定了病毒的性状。这条单链RNA与壳包核酸蛋白形成核酸蛋白复合体。这个复合体外包裹着一个被膜。被膜由蛋白质组成,被膜上的几种特异性糖蛋白为冠状病毒的分类提供了血清学检测基础。冠状病毒颗粒的大小为60-220毫微米。这就是为什么预防SARS,需要带12层以上的厚口罩,而要消毒环境以杀灭SARS病毒,需要选用能使蛋白质和核酸分子失活的消毒剂(过氧乙酸、酒精等)的道理。 2、 SARS病毒的出现与我们的环境行为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SARS病毒的出现?目前还没有解释。从科学的角度来推测,较大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SARS病毒本来就存在于大自然中,但仅寄生于动物体内,并能与宿主共存,相安无事。但由于有些人有喜吃野生动物的恶习,在宰杀或生吃某种野生动物时,使原本仅寄生于动物身上的SARS病毒,传染到了人身上。由于人类对该病毒完全没有免疫力,SARS病毒进入人体后显示出了极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在药物对病毒无效的情况下,隔离病毒感染者,是切断病毒在人群中继续传播的唯一有效的控制方法。 另一种推测是:由于病毒基因的变异,使本身对人体毒性不大的冠状病毒发展成为杀伤力极强的新型病毒。病毒基因的变异过程人类还知之甚少,但环境污染对核酸类遗传物质(也就是基因)的改变却已为大量科学研究所证实。 能引起核酸变异的污染物叫致突变物,主要有:放射性类、染料类、涂料类、农药类、药物类、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类、塑料制品类和塑料垃圾简易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等。这些物质在我们当今生活中的用量一直在快速上升,而使用废弃后几乎没有任何安全处置的管理。于是这些污染物被大量释放到了自然环境中,进入了土地,甚至通过水流被带到了更为广泛的区域。近几年媒体刊登过几张在城市郊区发现了三条腿的青蛙、长着两个头的蛇的照片,这是我们周边的环境中致突变物的积累已达到严重程度的信号。由于病毒的核酸分子结构简单,当环境中的致突变物通过食物或水进入到病毒的宿主体内,引起病毒基因发生变异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遗憾的是,这种致突变物污染的危险往往要等到出现了明显的变异物种,并引发了某种直接对人类造成的灾难,才会真正引起人类对治理污染的重视。 不管SARS病毒会是来自以上哪一种推测,都与人类不文明的环境行为直接相关。食用野生动物的恶习是万万不能继续下去了,国家要尽快立法彻底禁止一切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另外要高度重视对国际上已确认为致突变物的管理和专业化处理。对商品行业要强行要求减少塑料类包装物,因为这些塑料废弃后大量进入了生活垃圾,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和城市郊区,就地简易焚烧生活垃圾的现象十分普遍。而这种焚烧会产生二噁英--一种强致突变物--已是不争的事实。 3、 保护环境才能真正战胜SARS 目前全国上下正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抗击SARS。这个病毒传染的疫情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控制和消除。但是这次教训在提醒我们,如果不根治环境污染,会不会又爆发出其它类型的新病毒?从免疫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冠状病毒极易变异,因此使用专一性强的免疫法,比如制作疫苗来预防此病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而中国的传统中草药可能才是能够预防此病的希望所在。因为中草药一方面有对病毒解毒的功能,另一方面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因而能够帮助人体抵抗病毒,这是目前西医所没有的知识和药物。因此保护好中国大地上的中草药资源极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踏踏实实地去保护好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只有在一个万物能够生长的环境中,我们宝贵的中草药物种才不会灭绝。 还要做的事情是每个公民都要参与对空气、水、土地环境质量的保护。从决不随地吐痰做起,一直把自己的行为管理到能自觉将垃圾分类投放。同时树立自己的环境权利意识,对所看到的一切污染环境的大小事情,要积极投诉、举报。 城市规划和决策者要从建设密集型城市、大力发展私车、修建水泥河道、铺设单一绿地的误区中走出来,因为这些远离自然规律而建造的人工环境会造成空气质量差、悬浮颗粒物浓度高、污染物不易扩散、环境自净能力差、卫生难以打扫和维持、废物处理难度大等多方面问题。 科研人员应按照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界平衡规律的原则去设计每一项科研和建设工程。比如为治理北京街头杨树出现的飞絮问题,园林科研部门最近公布的治理方案是使用植物激素来喷洒杨树,这种设计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对环境产生植物激素污染的可能性。而如果这些科研人员只要到栽种了杨树的不同地点稍做观察,就能发现:只要杨树下是灌木、草丛或疏松的土地,杨絮就能被吸附住而没有严重的飞絮问题;只有在树下和周边都是硬化地面和墙面时,杨絮才会因为着不了地而满天飘扬。因此,如果科研人员把昂贵的研究使用植物激素来治理杨絮的经费用于改造一下杨树周边的硬化环境,比如在树下栽种灌木或对路边的墙体搞立体绿化,效果一定会好。这就是顺应自然的做法,不会引起新的化学污染,而且能事半功倍,一劳永逸。 在国际贸易中,要高度警惕和控制污染物的引入。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美国去年向中国出口了12亿美元的垃圾和废料,是5年前的6倍。目前,垃圾是美国对中国的第三大出口品,排在飞机和半导体之后,超过了大豆和电脑。 SARS给了我们灾难性的打击,也让我们看到了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只要我们深刻吸取这次教训,从现在起用尊重科学的态度来搞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以保护环境为首要原则来发展我国的经济,我相信,我们国家不仅能够战胜SARS,而且国民经济能够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消息来源 人民网 5/12/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