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脱硫工程刻不容缓 |
随着能源工业特别是火电行业的发展,广东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酸雨污染愈来愈大,对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尽管自1995年开始,广东一直大力整顿治理二氧化硫污染,但目前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来自广东省环境保护局的数据显示,广东省2002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97.57吨,比2000年增加13.3%,其中火电行业排放量约为62万吨,占总排放量的63.5%;17个市已被国务院划为酸雨控制区,占全省面积的63%。全省每年因酸雨污染造成的损失达40亿元。广东推进脱硫工程刻不容缓。 脱硫为什么这么难 专家指出,火电厂脱硫工作进展缓慢,是造成广东省酸雨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记者从广东省经贸委了解到,纳入《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排放二氧化硫治理的45个项目,到2002年底只完成了8项;其中,属电厂烟气脱硫项目23项,至今只有深圳西部电厂4号机组等4个项目完成了烟气脱硫。全国最大的火电厂———东莞沙角电厂的A厂5号机组,按广东省政府要求应在2001年完成脱硫工程,但直到2002年5月才正式启动。 火电厂脱硫为什么这么难?探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 ———部分火电厂对脱硫治污工作重视不够,在观望等待上级拨款。 ———脱硫工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国产化水平低。 ———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对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凯指出,火电厂必须端正思想认识,根据“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依法脱硫治污,自我消化脱硫成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广东省的收费标准一直是150-200元/吨,远低于北京市目前1200元/吨的标准。实际运行情况表明,现行排污费收费标准远远低于治污成本,电厂宁愿交排污费也不愿建设脱硫设施,治污的积极性未能调动起来。这个问题值得引起各方重视。 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根治 如何在不影响广东省用电需求的同时摆脱目前脫硫工作停滞不前的状况?有专家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以经济效益为突破口,政策杠杆和经济手段并用,及早出台有关政策,才能推动火电厂加快脱硫设施建设步伐,扭转当前酸雨污染加剧的局面。 首先,加强对电厂治污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引导企业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对逾期不能达标的企业应该对其实施限产或停产处理。其次,按照“排污费高于污染治理成本”的原则,尽快提高二氧化硫排污费收费标准。同时从政策上保证优先使用、大量使用清洁电力,制定不同地区发电环保折价标准,对脱硫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并保证脱硫电厂电量优先上网等。再者,努力提升脱硫的科技水平,逐步实现设备国产化、降低成本。 广东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指出,从长远来看,广东省还必须将工业污染从末端治理转变到源头根除。这就需要适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对技术落后、耗能高、污染大的企业进行改造甚至实行关停,鼓励开发利用西电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同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减耗和推行清洁生产。 可喜的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东粤电集团的积极协助下,脱硫工程有了新进展。沙角电厂A厂5号机组脱硫设施可望于2004年竣工投产,今年将有沙角电厂C厂1~3号机组等10个项目、22台机组705万千瓦的工程正式施工。但是由于目前广东省电力缺口较大,一些大型火电厂新机组相继上马,而上述措施和工程又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广东脱硫工程依然任重而道远。 |
消息来源 《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8/1/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