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簡介 會員名冊 會員相冊 新聞採摘 特別報導 網上雜談 學術會議 人才交流 會員專區 本網主頁
          login logout

中国大规模治理内蒙古风沙源以减少沙尘天气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4日电(记者丁铭 辛蒙行)中国主要风沙源内蒙古地区开始重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中国政府在这里实施六年的生态建设正在取得成效。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人们明显感到沙尘天气比以前少了。
  据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统计,全区沙尘暴的发生次数已由治理前年最高的20多次降低到今年的10多次。在距北京最近的沙尘源头——浑善达克沙地,记者看到,这里已从三年前的漫天黄沙变为绿意盎然,148个蔚蓝的大小湖泊水波荡漾,时见飞鸟。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面积为11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著名的牧区,也是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全区荒漠化土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60%,并以每年6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不断扩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内蒙古天然草地沙化、退化面积迅速扩大致目前的3200万公顷。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起于内蒙古的沙尘暴次数明显增多且有加剧之势。
  中国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环境保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护、建设草原和森林,组织和鼓励植树种草。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破坏草原和森林。严禁在草原和森林毁草毁林开垦耕地。

  为遏制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中国从1998年开始,先后在这里实施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试点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八大生态建设工程,总投资达120亿元。
  6年来,全区累计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1330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14.82%提高到现在的17.5%,有867万平方公里农田和牧场受到林网保护,1530万平方公里风沙危害面积和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科尔沁和毛乌素两大沙地,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了20%和15%以上,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沙化势头有所控制,阿拉善和鄂尔多斯两大荒漠化草原已出现片片新绿。内蒙古围绕生态建设工程实行禁牧、休牧,推广舍饲、半舍饲的饲养方式。目前,全区实施生态工程建设的草原地区牧草平均每平方公里增加900公斤以上,比四年前草产量提高1.7倍,四年内牲畜年平均增加2270万头,涌现出以生态建设为依托的龙头企业150多家。生态建设工程带动了农牧民收入的增加。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统计,全区生态建设工程每年直接和间接增加农牧民人均收入达400元左右,工程区现已有20万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日前采用国际通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价方法,对六年来生态建设的新增资本量进行了粗略评估,结果显示,国家对内蒙古草原重点生态工程投入形成的草原生态系统新增资本价值量达到每年25.5亿元。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到明年累计治理荒漠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667万平方公里,保护和建设草原800万平方公里,使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8.5%。

消息来源 新华社
6/13/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