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簡介 會員名冊 會員相冊 新聞採摘 特別報導 網上雜談 學術會議 人才交流 會員專區 本網主頁
          login logout

浙江赤潮致养殖鱼大量死亡 


  昨日,记者从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获悉,5月底爆发在浙江近海的大面积赤潮(早报6月3日A13版曾作报道)已开始消退,但赤潮对鱼类的危害正逐步显现。温州平阳县南麂岛海域的传统小网箱遭受了“灭顶之灾”,网箱内的大量鱼类窒息死亡,预计经济损失在1900万元左右。目前从发生死鱼区域捕捞上来的鱼类均已经全部封存。
其他区域暂无死鱼报告
  据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保处副处长孔梅透露,该局是6月3日接到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在赤潮爆发区发现死鱼现象”的报告的,接报后,该局工作组立即赶赴温州调查核实。目前,浙江近海海域的赤潮已开始消退,该局还未发现其他赤潮爆发区的“死鱼”等情况报告,该局将在近日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赤潮有关情况。
南麂养殖鱼类基本死光
  据介绍,温州沿海海域的赤潮大面积爆发于5月31日,最大时面积超过800平方公里,比浙江北部沿海的7000平方公里爆发面积要小,优势种同样为“米氏凯伦藻”。日前,温州市通过海洋监测,在南麂海域的赤潮爆发区发现了大量死鱼现象。
  据南麂岛开发公司副经理苏立奇描绘,在受灾海面上,“离南麂岛7海里处就能看到呈褐红色的海水,靠近受灾网箱,死亡的鱼儿一片片泛起”。据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生产科科长陈舜测算,南麂海域内有1300多个传统小网箱(3×3×3米)养殖的各种鱼类基本“死光”,约100万尾左右,经济损失约1900万元,而去年“云娜”台风带给当地养殖业的损失也不到1000万元。不过,他表示,目前滩涂养殖鱼类和贝类仍未受到赤潮影响。
死鱼现象主要为缺氧所致
  浙江省有关专家认为,南麂海域发生的死鱼现象主要为缺氧所致。由于爆发海域的赤潮层厚度超过了3米,覆盖了传统网箱的水深区,当藻类死亡腐烂后,大量消耗水中氧气,致鱼类窒息而亡。而深水网箱由于箱内鱼类能在深水中获得氧气,所以没有发生大量死鱼现象。但目前无法确认米氏凯伦藻产生的溶血性毒素是否也是致鱼类死亡的原因。国际上现在还没有关于溶血性毒素对人体有无害处的记载,也没有关于人类因溶血性毒素中毒的报道。
死鱼检验结果几天后出来
  据悉,死亡鱼类的样本已于5日晚送至位于上海农业部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结果需几日后才能出来。目前,浙江省有关部门已要求南麂海域的渔民封存从发生死鱼区域捕捞上来的鱼类,禁止流入市场,待检测结果出来后,再根据结果决定是否允许上市。据悉,温州南麂海域的鱼类主要销往福建和当地。
舟山海域未有死鱼报告
  昨天,就上海读者关心的舟山海域赤潮情况,记者询问了舟山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舟山附近海域的赤潮已出现消退迹象,当地市属有关部门还没有接到任何赤潮区发生鱼类、贝类的损害报告。

消息来源 东方早报
6/7/2005